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>新闻中心>进行早期手功能康复的必要性

进行早期手功能康复的必要性

对于大部分的脑卒中患者,通过接受积极的康复治疗,他们能重新获得站立、行走能力。系统的康复锻炼对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影响,不仅可以预防及减少肿胀,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,更可以缓解疼痛,预防肌肉误用、废用或过度疲劳,避免关节再损伤,感觉过敏部位的脱敏,感觉再教育和运动,感觉功能的重建等,从而使损伤的手有更好地恢复。而积极地参与康复锻炼可以减少肢体的肿胀粘连,淡化周围组织的瘢痕增生,促进损伤的组织愈合,减少关节的僵硬和肌肉的萎缩,肢体感觉的重建等等。

早期患者手功能障碍表现

1水肿

早期床边患者的病情不太稳定,大部分患者需要输液而留有静脉留置针。患者在疾病发生后,由于肢体循环功能障碍,静脉回流/营养代谢较慢或受阻,受压、体位不当等,加上长时间的输液导致患者的手部乃至前臂等区域浮肿。同时,水肿的控制程度也是后期手功能恢复的关键,为防止发生肩-手综合征(浮肿、疼痛、功能障碍)打好的基础。

2肩关节半脱位

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,导致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减弱、关节囊松弛,同时由于肢体的重力影响,肱骨头不能维持在原有的位置而发生移位。此外,由于早期非专业的、没有进行早期康复指导的护理操作,在进行翻身、体位转移等过程中,忽略患肢而导致的脱位时有发生。

3运动功能障碍

患者在发生卒中后,导致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。根据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,早期患者的上肢功能主要存在为I期~II期,表现为肌力降低、肌张力异常(低下/增高),关节活动受限。I期:无任何随意运动,手、上肢均无任何运动;II期:存在联合反应、共同运动,上肢仅出现协同运动模式,手仅有细微的屈曲,无随意运动。

4感觉功能障碍

感觉障碍影响患者的整体功能水平,不同类型的感觉障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的影响也是不同的。早期床边患者常见于感觉的减退或消失,患者的上肢感觉分布往往是由近端向远端呈“衰减式”感觉降低和减退。

5废用/失用性萎缩

在脑卒中患者患病的早期,由于各项身体机能和所处医疗环境的原因,患者不能及时的得到康复,如重症监护病房。早期没能积极进行主、被动肢体活动和专业的康复治疗介入,导致时间停留过长引起一系列关节粘连,肌肉、肌腱挛缩,从而发生了废用/失用性萎缩,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后续康复结果和成效。

手功能康复训练方法

1力量的训练

力量的训练,也是手功能主要的训练模块,通过电刺激或一定的抓握动作、手法刺激,加强手腕或手指的肌肉力量。

2关节活动度的训练

通过被动的牵伸或者专业的关节松动术,恢复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的关节活动度,从而发挥其功能。

3降低肌张力的训练

特别是脑中风后手指很容易出现握拳的状态,主要是由于手指的屈肌肌张力增高所引起,可以通过热疗,包括蜡疗、中药浸泡或者反复牵张,降低其屈肌的肌张力。

4手指灵活性的训练

最关键的一步是手指灵活性的训练,手指功能达到一定功能后,通过练习手指对指或者用手指捏拿物体以增加手指的灵活性,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打下基础。

功能康复机器人可以有效地抑制手指的痉挛,增加手指关节活动度,改善血液循环,达到手指关节松动目的,又能通过手部训练反射于脑部神经及血管,促进脑部损伤或神经损伤保守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,增加患者康复信心。

功能康复机器人结合人体神经科学和软体机器人技术,基于人体仿生学,利用物理因子疗法、运动疗法、结合镜像、功能性电刺激、视觉刺激、听觉刺激而设计。智能驱使手指抓、握、伸展、手腕背屈等主动、被动、助力训练,是目前针对手指痉挛、麻痹、瘫痪、水肿等症状有效的康复设备。